2013年3月8日 星期五
乔治·阿耶提谈如何打?倒独裁者
2013年3月7日 星期四
领导埃及抗议的年轻人
2013年3月6日 星期三
乌坎民主成为"两会"镜子
新闻报道
国际媒体借全国"两会"之机聚焦乌坎民主。乌坎经验成为中国"自下而上"民主试验新的例证。
(德国之声中文网)中国全国"两会"召开之际,被称为基层民主试验田的广东乌坎村再次成为媒体焦点。前任村支书私自卖给开发商的土地难以全部收回,村民酝酿再一次集体抗议行动,现任民主选举的村委会副主任力图劝阻。但是,村委会的工作困难无以缓解。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乌坎村委会副主任杨色茂近来一直在撰写一封致村民公开信,警告大家不要爆发新一轮暴力抗议。他担心新一轮抗议会给广东省委镇压的借口,他们会毫不犹豫地出动武力。
知情者说,杨色茂也担心新的抗议行动爆发之后,一年前和现任村委会主任林祖銮共同作为带头人抗议前任村官腐败的他将会无所适从。村民们对民主选举的新村委 会的工作充满了抱怨,认为他们辜负了村民的重托,部分土地无法收回,收回的土地也没有收到预期的回报。杨色茂表示,很多村民"缺乏理智,他们没有正确分析 局势,有些人甚至想要通过暴力来达到目标"。
据路透社报道,民主当选的村委会成员庄烈宏已于去年10月退出村委会。他对记者说,"我发现自己什么事都做不了。" 路透社报道认为,乌坎未能克服根深蒂固的腐败,显示以基层抗议来推动中国变化的巨大困难。在乌坎之上的,是一个庞大的地方、区域和国家级的党的控制和既得 利益集团,以使习近平来推进改革,恐怕也无能为力。
新一届村委会兑现了对村民的部分承诺,修复了道路,并为单身母亲和老人设立了一个福利基金,并在村内张贴公布财务报表,就公共项目进行公开招标。但是,要 收回所有土地,则面临上层并非民主机制的官僚体系。三名村委会成员告诉路透社记者说,人大代表李炳支从前任村支书手里购买了25亩土地,涉及到诸多官员、 银行高管和其他官员,有强大的关系网,乌坎村委会难以收回。
媒体记者向更上一级的政府机构申请采访时,均石沉大海,也成为小范围的民主被大范围的专制裹胁的一个证据。
"自下而上"民主失败的新例证
位于广东省的乌坎村于2011年9月开始爆发维权活动,抗议前任村委会主任长期专权,腐败丛生,村务不透明,私售土地。当年9月21日数千人聚集在陆丰市 政府大楼及派出所抗议,成为延续长达半年的一场民主运动,并首次在中国暴力维稳系统中取得了胜利。2012年3月,乌坎村民一人一票选举出新的村委会,被 认为是中国底层民众维权历史的里程碑。
上海东方卫视对乌坎民主进行了回访,发现新的村委会面对很多困难,一筹莫展。当初领导村民勇敢维权、被视为民主英雄的林祖銮,当选新的村委会主任一年之 后,情绪沮丧,后悔当初卷入维权活动。该报道以"乌坎民主陷入困境"为题,以视频或文字形式在网络空间广为传播,很多网民认为这种现象证明了"民主不适合 中国"。
《金融时报》引述评论者的话认为,相关新闻标题具有误导性。这不是民主的问题,而是民主不够的问题。"乌坎村委会之所以步履维艰,是因为它是在一套威权体 制之中运行"。亲历乌坎民主现场的基层民主活动人士熊伟3月3日发表微博称:"杨色茂,挺住,你不能辞职,而是要带领乌坎村民代表向陆丰市政府请愿,抗议 市政府的不作为。陆丰市政府,必须就乌坎村东海大道旁的土地问题,给乌坎村民一个说法。"
根据中共"十五大"报告提出"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要求,从1998年开始,中国大陆学者和基层民主活动人士积极推动官方进行 基层民主试验。先后在四川、山西、广东、河南等省的个别乡镇,分别尝试乡、镇政府或党委、人代会负责人直接选举。一些参与、观察和研究该项试验的政治学者 均认为,这些改革推动了基层民主的进步,但是其意义远远低于预期。有人认为,乌坎民主虽然以抗争的方式获得,但是其自下而上的民主试验具有相同的命运。
一份由深圳大学黄卫平教授带头的研究小组在报告中对基层民主的后果进行评估时说,"开放党禁、实行民主政治后,原来长期垄断政权的政党可能早晚会面临下台 的命运。这一结论不利于大陆高层决策者推进基层政权民主选举的决心,大大增强了他们的政治风险意识。这是目前乡镇长选举方式的改革能否进一步扩大和规范的 主要心理障碍。"
作者:张平 责编:任琛 日期 05.03.2013
2013年3月3日 星期日
YM'S BLOG: 共匪岂止是腐败 更是邪恶
中共邪党已看到了解体的下场,临死抛出反腐、清党的口号以迷惑世人,骗取民心以图继续存在。从共产主义的产生、蔓延及中共的产生发展过程,我们清楚的可以看到,改良反腐之词根本就不适用于中共,共产主义的根本问题是邪恶,前途只有解体一条出路。
共产主义及中共本身是腐败的产物
共产主义就是流氓起家、草寇造反,烧杀奸淫,无恶不做。从法国共产主义革命到苏联苏维埃再到中国赤祸,无一不是这样。在中国则表现为土匪起家、黑帮乱国乱政。
土 匪本身就是不劳而获的产物,其成员大多年富力强本可自谋生路,却要选择打家劫舍和绑票的勾当。这种起家基因就决定了中共挥之不去的腐败基因,中共本身就是 腐败的产物。生于腐败的一个邪教黑帮组织,那腐败就是其生存的必须手段。如厕之蛆虫,远离大粪就必然死亡。在极左的年代,腐败表现为对民众的自由、权利、 尊严乃至生命的肆意剥夺,对民众经济自由的野蛮控制;在现代全球科技文明背景下,中共的腐败则表现为对民众经济成果的野蛮侵吞,通过各种途径对民间资本的 野蛮吸金与侵占,对弱势群体的随意践踏。在掠夺完举国财富后,中共非但没有被现代文明有丝毫感化与影响,反而使其邪恶的程度更加得到强化。发生了以劳教所 等类似集中营的掩盖下普遍存在的对法轮功学员、基督徒、维权人士、异议人士活摘器官的惊天罪行。因此,中共所谓的反腐改良乃是中共已经百用不厌的诈骗之 举,中共不会清廉,更非良种,中共就是邪恶。
《非暴力抗争——一种更强大的力量》 - 资料下载
作者:彼德·艾克曼 杰克·杜瓦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55MB
上传日期:11/5/2011
文档介绍
一九八一年十二月的一个星期五晚上,瓦文萨与若干团结工联的领导人在格但失克举行一场聚会,随后即遭逮捕。过去十六个月以来,他们的自由工会运,藉由占领工厂以及举行罢工的方式,憾动了波兰共产政权。现在政府颁行戒严令,而团结工联眼看也即将在枪口下遭到失败的命近快濒这一刻你们已经输了。我们虽然遭到逮捕,你们却已敲响了共党的丧钟 你们终将在我们面前俯首称臣。
如果唯有暴力才是力量,如果压迫不会遭致反抗,则瓦文萨的话语显然愚不可及。然而,他知道团结工联为共产政权揭去民意支持的假象之后,就已主导了冲突形式的整体走向。国家一旦无法迫使他们屈从,就必须妥协让步。七年后,当年下令拘禁瓦文萨的贾鲁塞斯将军邀请他及团结工联的其它领袖一同参与圆桌会谈,促成选举以及新政府的诞生。一九九零年,十年前还是造船厂电工的瓦文萨荣膺波兰总统。他和团结工联的所有成员未曾发过一枪一弹,却能破除专制政权的钳制,使波兰人民获得自由。
在二十世纪的最后十年间,瓦文萨加入了许多国家元首的行列,于每年九月前往纽约参加联合国大会的开幕式。参与这项盛会的元首多为经由民主选举产生的总统或总理。若是在一百年前,这种聚会的成员必定为国王、皇帝、将军或者其它以武力或继承方式获得政权的统治者。这是二十世纪政治上最重大的改变。然而,若非一般百姓舍弃武力而以非暴力的力量反抗高压统治者,此种改变绝不可能发生。这种力量的源起以及 ,便是本书所要探讨的主题。这是个横跨一世纪的故事,内容叙述群众迟 ,对
抗强大的政权或军队。在这种冲突当中,袭扰行为通常是制裁手段,以激烈的措施约束或惩罚对手,并赢得对方的让步。请愿、游行、退席以及示威等抗议行动,则用于争取大众对于反抗而罢工、抵制、辞职以及非暴力反抗,则有助于阻碍政府的运,至于静坐抗议、非暴力破坏行动,以及封锁阻挡等直接干预行为则令许多统治者压制人民的意图遭至挫败。其对历史发展所造成的影响极为巨大。暴君覆亡、政府垮台、占领军遭到抵挡。压制人权的政治体系亦遭粉碎。人民以非暴力抵抗方式破坏对手掌控情势发展能力的同时,社会也因而瞬间或逐渐地改变。此种事件发展的产生原因以及非暴力行动的根本概念,不但是本书论述的核心,也是我们协助制作的相关电视纪录片的中心主题。
这一切均始于俄罗斯。一九九一年叶尔辛在莫斯科站上一辆坦克车,对政变行动高声谴责。不过早在八十六年前俄国人民就曾经昂首阔步到圣彼得堡的东宫向沙皇呈递请愿书。在这两次事件之间,世人对权力的认知产生了剧烈的变化。真正的权力源自于其欲控制对象的认可,而非来自对受控制者的暴力胁迫。此一概念衍生自世人对独裁、侵略、以及人权侵害等行为的反抗,并呈现在卓越人物所做出的决定以及他们的成败中。
《Freedom From Fear》《免于恐惧的自由》
关键词:更强大的力量
【选荐】
梁文道,文化评论人。文章《城管到底维持谁的秩序?》收录于一五一十周刊第13期。曾参加Co-China“我在中国”论坛第十二期——从边陲看中国,Co-China X I•CARE(一):动物伦理与道德进步等。
推荐书目:
《Freedom From Fear》,Penguin (Non-Classics),2010
这本书收录了昂山素姬的一些文章,其中有关于缅甸文化的学术文章,是她在被监禁之前在英国时的研究。但整本书最重要的一篇文章就是被用作这本书书名的《Freedom From Fear》——《免于恐惧的自由》。
昂山素姬在这篇文章中指出很多缅甸人都熟悉有四种原因导致腐坏,第一 种是贪污,因为个人的欲念使得他脱离正确的道路;第二种是偏狭,观点和视野的狭隘使其偏离正轨;第三种是无知,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道路;最后一种也是最恶劣的——恐惧,恐惧会摧毁我们的是非观,颠覆原本的是非观念和评判标准。
当人们恐惧因为说了某些话,做了某些事而失去工作、财富、地位或者亲人、家庭、自由的时候,恐惧就深深攫取了你,它甚至会让你觉得你原本相信是正确的东西一文不值。
掌权者恐惧权力的丧失,无权者恐惧权力的蹂躏。 如何才能免除这种恐惧?昂山素姬认为任何革命都必须是心灵的革命,我们应该培养一种无惧感,让自己在做决定的时候不要被恐惧左右。因为一旦被恐惧左右,我们就不再是原来的自己。【来论】
张大军:
非暴力抗争靠什么才汇聚成二十世纪的一场波澜壮阔的社会政治、文化思想和精神运动?非暴力抗争的精神、思想和道德底蕴到底是什么?
在“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政治哲学深入人心的中国,在唯物论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笼罩中国人心灵世界的今天,在有着源远流长的道法自然思想的历史背景下,这是我们在中国提倡非暴力抗争之前必须要思考清楚的问题。
一言以蔽之,非暴力抗争的力量来自精神上的这种信念:每一个人都是有尊严和价值的存在,而不仅仅是物质世界、体制、文化或国家的一部分甚或附庸。这是无形的精神、信念、道德与有形的武器、组织和体制之间的决斗。非暴力抗争是主动的,而这种主动性只能来自心灵深处的“呼召”。
因此,非暴力抗争得胜的前提是一场广泛深刻的精神觉醒运动。
(作者为《更强大的力量——非暴力抗争一百年》译者)
川叶:
我们这代人,小的时候就听说一个词“信息时代”。在这个词的浸淫下长大,而又浑然不觉这个时代究竟意味着什么。
从未有这样一个传播技术如此高效的时代。人们知道传播,或者说交流(communication)是人类文明的根基之一,这个根基已经完全变了,人类文明会因此而改变吗?
然而在这个时代,“改变”这个词已经是陈词滥调,改变又怎样呢,这是一个剧变的时代。
最近有一个叫《KONY 2012》的视频开始在网上流传,在我们上不了的Youtube、Facebook和Twitter上,它成为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Kony是乌干达的一个反政府武装首领,是国际刑事法庭第一通缉要犯,犯下了严重侵犯人权特别是儿童的人权的罪行。可是乌干达以外,知道他的人非常少。而他一直逍遥法外。
一些美国人到乌干达后目睹了Kony带给乌干达人民的恐怖,结识了一些乌干达朋友。在这些乌干达人的请求下,他们回到美国后建立了一个组织叫“Invisible Children”,旨在给美国政府施压,最终让他们出动部队帮助乌干达人逮捕Kony,阻止这场没有意义的内战。
美国政府可不会去做这种对自己没有任何利益可言的事情。换句话说,乌干达既不是美国的经济、军事、政治的重要合作伙伴,也不是美国产品的消费市场,乌干达人民的死活,为什么要美国公民的税款以及军队的安危来埋单呢?
从中国政府坚持的“原则”来说,这个问题也没得说,这是乌干达的内政,是不能干涉的。
所以我们看到美国政府对待“人权问题”的虚伪了,从根本上他们并不关心是“人权高于主权”还是“主权高于人权”这个问题,他们只是保持了功利的传统而已。
可是,这件事有意思的就是,在Invisible Children不遗余力地在各地,在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络上进行宣传以后,20个文艺界人士,12个政治界人士都加入了这场“请愿”活动中。
去年,美国政府同意派出一小队人马,去协助乌干达政府逮捕Kony,不过或许是投入太少,行动没有成功。然而全世界各地(主要是欧美)的民间“请愿”活动也通过网络传播开来,此起彼伏。
这个行动的发起者的愿望,就是要最终人类各国联合起来,把这个反人类分子Kony正法。这行动很正义,却不能不说没有争议,它不符合传统上的自上而下的政治决策套路。这样的行动,甚至在现代社会闻所未闻。这种自下而上的“国际主义”究竟最终会给人类带来“大同”还是混乱呢?不同政治观点的人,估计会给出不同的答案。
越来越多的声音说网络是基本人权的一部分。我们已经看到了网络这种自下而上的力量,甚至以前许多不可能的政治构想——曾经因为技术上不可能而不可能,现在突然有了实践机会。精英主义的奉行者不得不担心这会让民粹主义疯狂生长;自由主义的奉行者不得不担心网络上汹涌不可挡的“民意”践踏了规则。
但无论如何,自下而上,如今在技术上可行,只是后果,还缺乏研究。它的力量,已经被无数网络中的“小事件”见证过了。KONY 2012行动,无疑只是网络中的一个小事件,我们只需计算网络数据的量级便可得出这个结论——然而它的发起人信心满满地认为,如果它成功,这将是改写人类历史的“大事件”。网络中的小事件,人类历史的大事件,这听起来意味深长。
这也难怪我们无法访问前面提到的三大网站了。我们有优酷土豆、人人网和新浪微博,我们也有很多棘手的国内社会问题和悲剧需要去关心——自下而上地去关心。“因特纳雄奈尔”我们大概可以先放一边,腾出不少精力关心自己,我可以说我国的互联网管理者还是“很贴心”吗?
相关周刊:昂山素季:一个女人的自由路——一五一十周刊第47期
编辑:黄海
什么是“更强大的力量”?在我看来有两点,一是这种力量是真实的,没有被神化;二是这种力量超越个人利益,被更广阔更悲悯的情感所支撑。
在编辑以昂山素季为主题的这期周刊时,我分明感受到这样的力量,但同时也感慨于伴随而来的代价。这期周刊缘起于同名电影《昂山素季》公映——正如导演吕克贝松所言,昂山素季这样的人物“在大多数时候,你爱她,但有些时候,你却不得不恨她,她就像一座钢铁铸成的建筑,意志坚强,不太表露自己的感情。”她遭监禁多年,抛弃家庭生活,离开丈夫儿女,以国家为志业,当然让人佩服她强大的内心力量,但她的铁石心肠也让人唏嘘。
我无意作出价值判断,我只是在编辑的过程意识到,每一个拥有“更强大的力量”的人,要实现他/她比常人更高远的人生目标,必须做好付出相应代价的准备。其实又何止昂山素季,在我国,为了比个体更大的目标而牺牲的,哪个年代又会少了?甚至可以说,一个人之所拥有“更强大的力量”,就在于他/她能付出比别人更多的代价。
读者可能会追问这样的生活是否值得。这样的问题没有正确答案,但正如该期周刊标题所示,昂山素季这样的人在精神上是自由的,因为她自主选择并追求她希望的人生。从这一角度出发,她和她的精神同路人毫无疑问是值得欣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