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1日 星期五

維權人士劉正有刑滿獲釋 | 中國人權

2011-11-11

被当局以「诈骗罪」判刑两年的四川自贡土地维权人士刘正有今天刑满获释。成都维权人士陈云飞等七八十人从各地赶来迎接,其中包括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太太。自贡市警方出动二三十人在场监视。

刘正有告诉中国人权: 这么多人来接我,我很感动。除了血压高外,目前身体还算可以。监狱里的生活丰富了自己的人生阅历,如同上了一个北大、清华的硕士,学了法律。他表示,今后会坚定地走自己的路。自己是专业维权人士,要对得起该称号,要抓紧时间,多为民众做贡献。

2000年初,四川自贡市政府在征地过程中,将刘正有的三层楼房强行炸毁,拉走全部财产。刘正有从为自己讨还公道,逐渐走上为底层民众维权的道路。2003年,他被中国的《新闻周刊》评为十大维权人物之一;2006年,获得瑞士日内瓦的「全球居住权与反迫迁中心」授予的「住房权利卫士奖」。

2009年,刘正有从事四川地震灾区受害儿童的调查,触怒当局。2009年12月7日,刘正有和未婚妻胡玉兰双双被自贡市公安局以涉嫌「诈骗罪」逮捕。2010年8月20日,刘正有被自贡市自流井区法院以「诈骗罪」判刑两年,并处罚金2000元;胡玉兰被判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两年并处罚金1000元,并于判决当日获释。

刘正有被羁押后,一直坚称自己无罪,是因为从事维权活动而遭当局构陷,并因超期羁押绝食抗议。刘正有案件一直受到各界关注。他所帮助过的农民一直惦念着他,说他是为大家坐牢。刘正有所在的红旗乡农民最近还推选他做人大代表。


欲了解更多有关刘正有的消息,请参阅:

維權人士劉正有刑滿獲釋 | 中國人權

北京『公盟』就“陈光诚事件”发布声明:一场基本良心运动

 

北京『公盟』就“陈光诚事件”发布声明:一场基本良心运动

陈光诚律师

陈光诚律师

DR

作者 上海特约记者 曹国星

北京知名维权NGO“公盟”12日就最近几个月来,上百名中国公民前往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东师古村探望被软禁家中的盲人维权者陈光诚,却屡遭当地公权力人士殴打、阻拦的系列事件发布声明。声明称,正在兴起的“自由光诚”公民运动,“不是网民吃饱了撑的,不是西方敌对势力无事生非,而是一场基本良心运动”。“陈光诚事件发展到今天,政府有关决策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公盟呼吁中国政府“相关部门”,妥善处理此事,还陈光诚自由,以挽救因此事件严重受损的中国国家形象。

公盟的上述声明,首先列举了盲人维权者陈光诚历年来的维权作为,以及2006年8月被当地政府以“聚众扰乱交通秩序”和“故意毁坏财物”两罪诬陷,判处有期徒刑4年3个月的过程。

陈光诚刑满后,立刻被当地政府雇佣的打手禁锢家中,并屡次传出被殴打的消息,他的小女儿也因为父母失去自由无法上学。

陈光诚受此打压,首先是得罪了当地政府官员,而有关部门沿用阶级斗争的敌对思维看待公民维权。

他们把陈光诚入选美国“国际访问学者计划”、申请的英联邦扶贫基金、获得菲律宾政府颁发的拉格塞塞人权奖以及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2006年全球最具影响力100人,当成“敌对势力”的证据。

公盟认为,陈光诚所做的,不过是帮助弱势村民维护正义从而得罪了地方政府,但却遭受了长达六年的非人道待遇,随之而来的非法拘禁、诬告陷害甚至公开抢劫持续长达六年。

自2011年1月以来,先后有网友珍珠、刘沙沙、王雪臻、妙觉、王小山、慕容雪村、刘萍、李建军、李宇等上百人去探望陈光诚,没有一个人能够见到,反而网友们几乎都遭到有组织的殴打和抢劫。

一个盲人被如此持续地有组织地残忍虐待,为什么公开的持续的抢劫而警方无动于衷甚至直接参与?这种行为在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都突破了人类心理承受底线,越来越多的普通公民介入表明,陈光诚事件不是所谓阶级斗争问题,而是一个基本良心问题。

公盟认为,陈光诚没有犯罪,强加在他身上的“聚众扰乱交通秩序罪”和“故意毁坏财物罪”都是毫无法律根据的判决。他刑满出狱后毫无理由的,继续长时期实行严厉的人身控制和监禁,是破坏法治、践踏人权的犯罪行径,政府有关负责人及被雇佣的看守在公然犯罪。

根据中国法律,看守法拘禁陈光诚、非法侵入陈光诚住宅已经构成非法拘禁罪、非法侵入住宅罪,殴打网友的看守已经构成寻衅滋事罪,抢劫网友的看守已构成抢劫罪,不作为的沂南警方有关负责人已构成渎职罪。

公盟呼吁,中国的“有关政府部门”秉承法治和基本人道精神,善待光诚,强烈要求立即制止目前针对陈光诚一家的种种违法犯罪行为,并呼吁政府有关部门:

首先,立即允许陈光诚的孩子上学,允许陈光诚到医院检查和治疗身体;其次,立即允许民间机构和普通公民自由探望陈光诚及其家。

最后,立即还陈光诚及其家人的人身自由和通讯自由,作为自由的中国公民,陈光诚及其家人有权利自由进出家门、外出旅行,不受跟踪和监视。

北京『公盟』就“陈光诚事件”发布声明:一场基本良心运动 - 中国人权 - RFI

2011年11月6日 星期日

珍珠港和靖國神社——紀念珍珠港事件70週年



題記:這是08年寫的一篇文章,值此珍珠港事件70週年,作為紀念,並反思美日文化價值等差異 

九十年代初我在夏威夷「東西方中心」做研究時,曾參觀過「珍珠港」紀念館,印象相當深刻。最近應夏威夷台灣同鄉會邀請,到哈奴魯魯演講時,又再次去參觀。而在這之前一個月,我到東京演講,當地朋友帶我參觀了「靖國神社」。前後參觀兩個二戰「紀念館」,兩相比較,其差別之大,令人對東西方文化之不同深為感慨。

首先,館內的「氣氛」不同。一進「靖國神社」大院,就看到有些日本老兵,穿著軍服(上面掛著勛章),在太陽旗下,兜售二戰物品以及募捐。還有一小隊人,舉著日本旗,煞有介事地邁正步、呼口號。當地朋友說,這是極端右翼份子。話還沒說完,三五成群、穿著軍服的青年從我們身邊走過,朋友解釋說,這是日本軍校學生,一般不穿軍服上街,但在靖國神社就可以。

本來一進「靖國神社」,那個用原始大木頭做成的門柱,給人一種古樸、本色、靜思的感覺(它和中國那種精雕細刻、人工繪畫的廟宇完全不同),但很快就被院子裡的「崇武」氣氛沖淡。那些老兵、穿軍服的學生,再加上舉太陽旗、呼口號的遊行隊伍,讓人恍惚感覺來到了二戰前夕的日本。

東方文化不把人命當一回事

而珍珠港紀念館,雖然也同樣和二戰有關,但卻看不到任何美國老兵兜售物品或募捐,更沒有舉著美國國旗高呼口號的近乎肥皂劇的場面。整個珍珠港紀念館區,只有亞利桑那號戰艦殘骸的旗桿上,插著一面美國國旗,是為紀念當時遇難的兩千官兵。雖然美國是二戰的主要戰勝國,但美國人沒有用旗山旗海來炫耀什麼。

其次,館內二戰影片不同。日軍偷襲珍珠港,手段卑劣;這如同武林對決,一方使用暗器。而二戰性質更早已定性,日本軍國和納粹德國等,是崇尚武力的侵略者;美國是擊敗法西斯的自由捍衛者。但在珍珠港放映的短片,毫無歌頌美國打贏二戰的「豐功偉績」言詞,甚至都沒有譴責當年日本侵略,只是非常平白地介紹了那段歷史,即使對美日「交戰」原因,都沒有做主觀解釋。看這個短片,不會產生對日本人的憤怒和仇恨,只有對歷史的沉思。當年我第一次看短片時,結尾還有「如果我們忘了珍珠港,就忘記了我們在捍衛什麼」等觸動感情的話。現在,連這樣的結語都沒了,只有「我們不會忘記珍珠港,不會忘記遇難者」,語氣更平緩,甚至可以說平淡。

而「靖國神社」內放映的短片,主軸則是宣揚「國家主義」、「民族主義」和「群體主義」,強調個人要有為「國」捐軀、獻身精神,國家是至高無上的。影片結尾時,那些駕機要去和對方同歸於盡的「日本神風敢死隊」喝生死酒的特寫,被一再渲染,可謂東方文化那種不把人命當一回事的典型縮寫。

更讓人難受的是,影片女解說員那種中國文革紅衛兵般的慷慨激昂語調,簡直像是宣讀「大字報」,或像是文革宣傳片的口氣。這不僅和美國珍珠港影片的平緩語氣大相徑庭,而且也和日本商場的女店員、電梯女服務生們那種溫柔、和藹的語調也完全不同。當時聽那種尖叫般的女聲,腦海中閃過的是腰藏自殺炸彈的伊斯蘭女恐怖份子。

「人間魚雷」和自殺炸彈本質一樣

第三,館內展覽內容不同。靖國神社的主要展廳是「游就館」,裡面展出很多實物和圖示來解釋二戰歷史,但其基調,近乎完全為軍國主義辯護,強調二戰時日本是「自衛」,因美、英等「西方列強」讓日本無法生存,沒有別的選擇,日本只能「先下手為強」。即使對侵略中國,也強調是由於進入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遭到中國人的襲擊,他們忍無可忍,同時為了建立「大東亞共榮圈」;而對日本侵略造成亞洲幾千萬人死亡,沒有任何真正的道歉、追悔和反省。「遊就館」中展出的那些「元帥軍刀」,日本的飛機大炮、魚雷等,則成為這種渲染武力的象徵。尤其是名為「回天號」的「人間魚雷」,則是人工駕駛,等於事先就知道要和對方軍艦「同歸於盡」。這和今天使用自殺炸彈的恐怖份子可謂本質一樣。

「靖國神社」中倒有一點讓人感到和東方文化不同,那就是二戰陣亡的日本官兵照片展覽,它們竟沒有按官位排列,而是以家屬提交死亡書的前後時間順序排列,因此顯赫的「中將」和低階的「軍曹」竟排在一起,這頗有點令人驚奇。

美國的珍珠港展覽廳,則是把所有陣亡的官兵名字都刻在了牆上,按人名順序排列,更沒有按官職高低(中國官員死後則有專門的八寶山墓地,烈士陵園等,而且骨灰放置也和官位有關)。

美國「紳士」和日本「少年」

珍珠港紀念館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美國人既沒有炫耀打敗日本的「軍力」,更沒有渲染所謂的愛國主義,而是強調結束戰爭,捍衛人的自由。展出的二戰實物等,也沒用來做意識形態宣傳。其中最主要的紀念堂,建築在當年被炸沉的亞利桑那戰艦上,和水下船骸形成一個「十字架」型。主建築師培斯曾說,「就紀念堂整體而言,呈現一片祥和,而不顯悲傷的氣氛,讓每個人能夠冥想探究內心的感受。」
珍珠港紀念館和當年不同之處,是又增加了一個展覽館,設置在當年美軍儲藏飛機的大棚原處。但裡面的展品比較簡單,沒有多少新意。整個展區比較新鮮的是增加了二戰結束時日本在船上簽署投降書的「密蘇里戰艦」;它就被放置在被炸沉的亞利桑那號殘骸旁邊兩百米的水面,象徵著二戰的開始和結束。

當年美軍駐日司令麥克阿瑟將軍說,以現代文明的標準來講,如果美國是45歲的紳士,日本只是個12歲的少年。二戰結束60年了,從日本「靖國神社」和美國「珍珠港紀念館」的展覽內容和東西方思維來看,仍讓人感到麥帥的這句名言的準確。(caochangqing.com)

——原載《開放》2008年3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