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17日 星期日

启蒙时代或启蒙运动(Age of Enlightenment)-1

启蒙时代启蒙运动法语Siècle des Lumières英语Age of Enlightenment),又称理性时代英语Age of Reason[1],是指在17世纪18世纪欧美地区发生的一场知识文化运动[2][3],该运动相信理性发展知识可以解决人类实存的基本问题[4]。人类历史从此展开在思潮、知识及媒体上的“启蒙”,开启现代化现代性的发展历程[5]德意志哲学家康德以“敢于求知”(dare to know,拉丁语Sapere aude)的启蒙精神来阐述人类的理性担当[6][7]。他认为启蒙运动是人类的最终解放时代,将人类意识从不成熟的无知和错误状态中解放[8]
在一般历史时代分期上,启蒙运动接续的是文艺复兴时期。启蒙时代不同于过往以神学权威为主作为知识权威与传统教条,而是相信理性并敢于求知,认为科学和艺术的知识的理性发展对可以改进人类生活[4][9]。承接17世纪的科学宇宙观及以理性寻找知识的方法,启蒙运动相信普世原则及普世价值可以在理性的基础上建立,对传统存有的社会习俗和政治体制以理性方法检验并改进,产生出启蒙时代包含了自由平等概念的世界观[3]
启蒙时代后期,约18世纪末前后,浪漫主义接续并取代启蒙运动思维成为19世纪的主流。不同于启蒙运动相信知识及理性进步观,有鉴于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的部份负面后果,浪漫主义思维主张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过了头:艺术及科学等知识的发展并未带给人类福祉,人类有了知识改变了自然反而使人类变得更堕落、社会不公并且忽略了心之真诚[10]

[编辑]理性与知识的运动

[编辑]背景

理性的使用及力量在西方可追源至古希腊哲学,然而在罗马帝国混乱年代时基督教的兴起,发展出的经院哲学则将理性臣服于启发宗教精神和揭示基督教真理的工具,使中世纪的欧洲的知识及政治方面,基督教思想看似坚不可摧;然而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新教改革等等的对基督教思想的挑战,产生了各方面的在理性与知识的重要转变[11]
一方面人文精神孕育了实验科学(包括弗朗西斯·培根哥白尼伽利略笛卡尔),还有数学思考的严谨性(莱布尼兹牛顿) ;另一方面,罗马天主教会的单一权威同时面临两个挑战:一为新教改革,二为文艺复兴从古典文化中发掘的“人有创造能力”概念;因此,迈向真理的道路就渐渐不是基督教思想以神为主,而是如路德培根笛卡尔等人所相信的,是得运用人类理性。不管是科学中的托勒密或精神上的罗马天主教会,这些原公认的知识、哲学、神学权威都得要面对人类思想独立自由的挑战及探索。

[编辑]非宗教化现代理论

以理性、推理、验证等方法论不仅在科学和数学领域中获得的瞩目成果,也催生了在宇宙论、哲学及神学上应用各种逻辑归纳法与演绎法产生崭新理论,激发人类求知信心,进而对基督教所持具有人格的上帝和个人得救之说产生冲击[12],如康德系统性地集合笛卡儿开创的唯理主义和培根开创的经验主义新思潮,发展理性哲学区分纯粹理性实践理性[13]洛克奠定现代科学认识论的基础,虽尊崇笛卡尔但认为纯思辨精神有其局限,主张经验以及对经验的反省为知识进步来源,并力主公民自由宗教宽容[14]伏尔泰发展自然神论,主张宗教宽容,增进物质繁荣,取消酷刑以尊重人权[15]
非宗教化现代理论的启蒙发展在心理学和伦理学上产生不少突破,如洛克把人类心智看做是与生俱来的一张白纸,可用后天经验在上面自由而大胆地书写,个人因涉世不同而性格亦异,不存在诸如善恶之类假想中的先天性格;霍布斯认为人之活动主要受苦乐所驱策,人无先天善恶但追求生存及最大享乐,此观点延伸出各种激进政治学说[12]

[编辑]启蒙哲学家及社会改革、革命及新社会组织

虽然启蒙哲学家各别观点不同,但一致相信人类理性的有效性,并支持社会、经济及政治的改革。18世纪初期启蒙运动的主要人物是伏尔泰孟德斯鸠,学风谨严。至该世纪后期,学风为之一变,狄德罗卢梭蒲丰以及孔狄亚克杜尔哥孔多塞等都是百科全书派的哲学家,致力编辑该世纪伟大成就之一的《百科全书》[16]
要求宗教宽容言论自由思想自由的启蒙运动及知识和实际社会的现状形成尖锐对照,改革想法最终引发革命性的运动,如英国的洛克边沁,法国的卢骚孟德斯鸠伏尔泰以及美国的杰佛逊,都批判过国家体制的独断专行,并根据天赋人权政治民主构建出更先进的社会组织形式,而这些启蒙思想皆体现在后来的英国政治改革以及法国和美国的革命运动,如康德认为革命是人类进步的一种力量可使社会获得较高道德基础“自然的”步骤[12]

[编辑]历史标志及分期

《牛顿》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威廉·布雷克画作,传达其对启蒙时代思潮的批判与反对立场[17]
在人类历史分期上,启蒙时代标志一个历史性地走出迷信宗教战争,往科学理性的智识文化运动;此运动和早先发生在14世纪至17(16)世纪的发源于佛罗伦萨文艺复兴文化运动不同[5]
启蒙时代大致分两期:
  1. 早期:从1650年至1750年[18][9]
  2. 后期:从1750年开始,至1820年(美国[19]、英国及法国[20]),或到1830年遭遇革命的欧洲国家[21]
然而各学者对启蒙时代的详细精确分期,并无共识,如哲学家以赛亚·伯林主张1750年后启蒙时代就已结束,后来的只是插曲[22],亦有学者主张1750年后的公共知识份子运动,和启蒙时代早期的激进反宗教相当不同[22][23]
18世纪末,逐渐形成的是对法国及工业革命的反抗新思潮,认为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过了头,而艺术及科学等知识的发展并未带给人类福祉,人类有了知识改变了自然反而使人类变得更堕落、社会不公并且忽略了心之真诚,这样的反抗在各国催生出接续或取代启蒙运动思维的浪漫主义[10]浪漫主义思潮在欧美兴起[24],各国分别在1780年至1830年之间,从启蒙时代过渡到浪漫主义[25][26]

[编辑]地理分布及中心

启蒙时代书信视觉化网站(斯坦福大学)展示启蒙活动之地理分布
启蒙时代的活动通常以印刷、大学、商业及政治中心的几个主要欧洲城市及城镇[9]:xv,启蒙运动的散播及影响亦和地理及语言区有所差异[27]
一般认为启蒙知识的中心是巴黎,而法语则是通用语言[28][29],然而亦有观点主张,由于启蒙运动早期思潮如牛顿主义等则是以荷兰共和国(莱顿大学)为中心[10]
出版方面也因为当时法国言论管制比荷兰严[30],荷兰在启蒙运动早期扮演了重要角色[18],像由法国启蒙先驱皮埃尔·贝尔所创办的文坛共和国新闻[9],因为法国言论管制的关系,而在荷兰发行[9]
在启蒙时代受启蒙运动影响的地区,包括法国英格兰苏格兰荷兰意大利北美英语区,德意志各邦、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伊比利亚半岛伊比利亚美洲殖民地俄罗斯东欧犹太人文化区;近年来关于启蒙运动的研究也不局限在中心的巴黎或苏格兰的爱丁堡,也开始研究如柏林日内瓦费城米兰的文献[4]

[编辑]重要发展及影响

启蒙时代与人权
1789年法国《人权和公民权宣言》
1789年法国《人权和公民权宣言

[编辑]政治

启蒙运动下的革命
1780年代荷兰爱国者运动[31]
1780年代荷兰爱国者运动[32]
於烏特勒支荷蘭愛國及自由者組織的民兵團(英语:Exercitiegenootschap)
乌特勒支荷兰爱国及自由者组织的民兵团
启蒙时代的政治文化
描绘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政治漫画
描绘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政治漫画
政治讽刺小说格列佛游记插画
政治讽刺小说格列佛游记插画
政治方面,启蒙运动为美国独立战争与打倒法国旧制度法国大革命等革命提供了自由的革命思想,表现在文字上的是美国独立宣言人权和公民权宣言[33][34][35]

[编辑]君权神授与共和体制

取代旧的君权神授王朝体制,孟德斯鸠主张,新的共和国政制体制需要有以理性为基础的宪法[36]。孟德斯鸠的想法对当时美国宪法起草者影响很大,包括如三权分立总统制[37]
启蒙运动影响当时对共和国的想像,影响了现代共和主义及共和体制发展[36][38]。比如说,为维护爱国主义精神,孟德斯鸠认为,共和体制不但必须规模要小,更仰赖经济上的平等,为启蒙时代对自由、爱国主义及公众利益的重要[39]。美国立国之初的反联邦主义联邦主义派的辩论主要在于对共和体制启蒙思潮的不同想法的辩论[4]
这种质疑君权神授说倡导自由平等的政治及法律思潮,产生出民主及基本人权的思想,并直接被美国独立宣言法国人权宣言所采用[40]

[编辑]民主启蒙与人权

启蒙时代的法国现代哲学(法语la philosophie moderne)是推动法国大革命主因,此现代哲学是从一小群启蒙哲学家和革命分子的启蒙辩论中构建出来的;参与在哲学期刊及革命杂志上相关辩论的包括米拉波西哀士孔多塞沃尔尼布里索[40]。法国现代哲学的主要成员不但为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提出思想根据并为之辩护,主张人权存在普世而不需要引用任何权威,建立在人人平等和言论自由的基础之上。因此现代学者乔纳森以色列认为,这民主启蒙运动本质上是革命的过程,将激进派的启蒙思想转换成改变世界的现代人权概念及意识型态:“改变人的思维,就能改变人的存有”[40]
这些激进的启蒙革命份子,和当时其他各种仍想合理化旧制度的其他启蒙想法(如启蒙专政、天主教启蒙、荷兰在亚洲的商业专政、对理性美德兼具中国模式的启蒙研究)不同,对新的人类理想状态有基进的坚持[40]。这些激进启蒙革命思维先后在1780年代的荷兰及日内瓦产生民主革命,在法国大革命时更将这启蒙革命想法转换成基本人权,因而乔纳森·以色列总结,法国大革命不只是一国的革命,而是一个激进启蒙思想在全球扩散的过程[40]
哲学家的晚餐为画家吉恩·胡贝尔·伏尔泰作品,右数第三位是法国《百科全书》主编者德尼·狄德罗(1751年—1772年)

[编辑]政治文化与公共性

在政治文化方面,启蒙时期的印刷品市场及言论管制在各地催生了的公共讨论的舆论政治[30] 及政治讽刺文化[41][42]
由于都市化出版业的兴起,启蒙时代的公共空间公共领域公共文化等等的发展成为该时代政治文化的特色,也使这时代的发展成为社会学政治学的讨论焦点之一[43][44][45]

[编辑]知识发展

法国《百科全书
图解雕刻过程
图解雕刻过程
封面
封面
启蒙仰赖并受利于图书馆科学(包括科学期刊)、百科全书[46][47]等等的知识传播实践,这些启蒙时代的知识传播也形塑了现代学术及相关机构的建制与发展[9][10]
这些印刷出版物和思想家的个人书信,主要以法文为主,亦有荷兰文、英文、意大利文等,构成了一个跨越国界的知识社群,又称文坛共和国[9]。这些利用非拉丁文采用各地白话沟通的知识圈,挑战了学院及教会以拉丁文为主的知识圈,催生了最早现代意义的公共领域,并创造了各种欧洲白话印刷市场[9]
法国启蒙运动最重要的出版物《百科全书》体现了启蒙时代现代性思维的表现;以包含所有人类知识,来宣扬科学实证知识的出版及传播,虽历经法国政府二次企图打压,仍出版成最畅销的书,许多启蒙运动的思想家都有为此百科全书做出贡献[46]。法国《百科全书》主编者德尼·狄德罗在“理性”条目中,将理性描述成是“人类认识真理的能力”,“人类的精神不靠信仰的光亮的帮助而能够自然达到一系列真理”,强调了理性人类知识在启蒙时代的重要性[48][49]
现代人对百科全书的认识受18世纪的启蒙运动强烈影响,而维基百科也共享了此历史源头影响,涵括了促进理性之理念来记录并了解世界各地事物[47]

[编辑]各种知识分类、汇编及传播

人类知识的累积及创造使启蒙时代的知识分类及汇编成为必要[50],而图书馆、科学期刊及百科全书对分类学汇编成为主要的知识工作之一[9][10][51]
科技史学者认为,现代的“资讯时代”(英语Information Age)虽常被描述为新时代,其实概念根源可以追溯到启蒙时代的理性知识的系统性收集、典藏、加工、展示与沟通相关信息及知识,而其中在知识系统及科技方面有三大突破[51]林奈的分类及命名系统、拉瓦锡化学系统以及度量系统。这些关于知识及资讯的分类及汇编也影响了其他专业领域,如18世纪的政治算术人口学开创了将统计数据和图表用于治理,发展简洁而直观​​地呈现数据的方法及知识体系、如制图、土地登记、邮政、电报发明、海军旗的信号、等等,为18世纪和19世纪初的民主化工业化打下根基并建立信息时代的基础。
启蒙运动的图书馆
1815年的哥廷根大学图书馆,至1812年时藏书已逾25万册,被视为现代化大学[9]
1815年的哥廷根大学图书馆,至1812年时藏书已逾25万册,被视为现代化大学[9]
美國啟蒙公共圖書館的代表:由班傑明·富蘭克林主導非營利的費城圖書館公司(英语:Library Company of Philadelphia)[52]
美国启蒙公共图书馆的代表:由本杰明·富兰克林主导非营利的费城图书馆公司[52]

[编辑]图书馆

图书馆方面,公共图书馆的设立对政治启蒙起了作用,相较于学术图书馆的收藏、分类及整理的哲学启蒙,公共图书馆将学术启蒙的成果推及大众,为知识的民主化[52]。知识启蒙的科学和政治原则被学者认为是美国公共及学术图书馆的设立基础,也是为何美国图书馆学会仍保有一专任的知识自由办公室的原因[52]
数学及哲学家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手撰了包括2500本的书目做为启蒙入门读物,各地图书馆除了收藏书册外,也争相编纂书目及目录等来打造一个普世全包的图书馆;而其中大学图书馆因为当时大学的神学院传统及组织问题,在过渡到包罗万书的普世图书馆大多遭遇阻碍,就连基金充沛的牛津大学图书馆缺书和缺书目的问题到17世纪末仍未显有改善,哥廷根大学图书馆在概念、收藏范围及设施上,受了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启蒙想法的影响,较快达到普世全包的图书馆的期待[9]
启蒙时代与期刊
由克雷尔(英语:Lorenz Florenz Friedrich von Crell)於1778年創辦的世上第一份化学专业期刊封面[10]
克雷尔于1778年创办的世上第一份化学专业期刊封面[10]

[编辑]期刊

由于科学及相关学术辩论在英、法、德的发展迅速,语文的障碍需要克服,德意志人莱布尼茨早在1702年就意识到需要一份法文摘要评论刊物,来介绍最新英国研究成果,然而要直到1717年,阿姆斯特丹才有类似的科学期刊发行,提供最新研究摘要评论及翻译。这些学术期刊成为启蒙形成期最主要的推手之一,将公众的关注力从现有的权威或古典文献转移到新奇具挑战性、有时还是从远方异文来的新事物和想法。这时代的学术期刊也潜移默化地倡导包容异见及智识客观性的启蒙理念[9]
由于学术发展的专门化,新兴的知识领域如化学,在启蒙时代开始有专门的期刊出现,如克雷尔于1778年创办的世上第一份化学专业期刊[10]

[编辑]百科全书

法语《百科全书》(Encyclopédie)是法国德尼·狄德罗自1740年代末构思编纂,和在1750年前后仍是他的同志让-雅克·卢梭有激烈的讨论[9]的百科全书。作为一部革新的百科全书,它是历史上第一部致力于科学、艺术的综合性百科全书,是启蒙时代思想的代表之作[53]。首版于1751年至1772年间出版,至1780年再版时共有35卷1751年第1卷出版后,就遭到政府与教会的压力,导致有几卷不得不地下发行,最后10卷甚至改用假封面和倒填日期出版[53]
参加《百科全书》编纂的除了副编为让·勒朗·达朗贝尔,还有孟德斯鸠魁奈杜尔哥伏尔泰卢梭布丰等不少法国启蒙时代的著名人物。他们被称为百科全书派Encyclopédiste[53]
如主编狄德罗所述,《百科全书》的目标是“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54],推广介招法国启蒙主义思潮为主,条目有时带有时政议论[53],如德尼·狄德罗在其百科全书中条目痛惜霍布斯未能区分公民臣民的差别[9]
在1752年到1753年间,由于《百科全书》编辑成功找到不少贡献条目的人,包括伏尔泰孟德斯鸠,然而在此同时,宗教及王权旧势力也开始在动用资源打压以激进启蒙思维为主的《百科全书》,对这些旧势力来说,《百科全书》的发展及普及将说服更多较包容及开明的法官、部长、王朝官员、大学教授和比较激进的神职人员,《百科全书》是用来系统化灌输物质主义的、无神论及反皇权的教条的隐秘工具,所以需要反制和打压[9]
后来《百科全书》发行四开及八开更便宜的版本,使非精英更容易取得,学者估计在法国大革命前,约有二万五千本《百科全书》在法国及欧洲流通,这包罗广泛且一般人负担得起的《百科全书》成为向更大群众传达启蒙及科学教育的代表作品[55]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