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9日 星期一

中國左派評論

  • 工人阶级管理企业、管理上层建筑的实践

    admin張貼於 China Left Review - 3 個月以前

    节选自韩西雅2001年1月28日写的《论社会主义劳动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第二、三部分 毛泽东同志《批注和谈话》中所讲到的20世纪50年代中我们在破除资产阶级法权、建立人与人之间平等、互助、合作关系所作的许多文章,正是在这样一种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指导下开展的。现在看来,《批注和谈话》中所讲的50年代中那些做法,可以说都是一种探索。有的比较成熟,成果也大,有的只是试验,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并未坚持...

  • 中国的阶级斗争:珠三角外来工罢工案例研究

    admin張貼於 China Left Review - 3 個月以前

    陈敬慈任教于香港城市大学,著有The Challenge of Labour in China (New York/London: Routledge, 2010),从事劳工运动和社会运动的研究和实践。 本文英文原稿于2009年6月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举行的“理解阶级”(Comprehending Class) 国际会议报;2010年发表于《南非社会学评论》 ‘Class struggle in Chin...

  • 农民工的隐喻:无法完成的无产阶级化

    admin張貼於 China Left Review - 3 個月以前

    潘毅,现于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任教,《中国女工》的作者。潘毅主要研究中国劳工、性别及文化政治、全球化及跨境研究等。除学术活动外,潘毅亦活跃于社会运动。现为「女工关怀」(The Chinese Working Women Network)执行委员会主席。 任焰,任教于广州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从事医疗与健康社会学及劳工研究, 著有(与潘毅合著)《跨国劳动过程的空间政治:全球化时代的宿舍劳动体制》...

  • 深圳打工者现状——对一位维权志愿者的访谈

    admin張貼於 China Left Review - 3 個月以前

    水木,研究者,主要从事农民工及劳资关系问题研究。 2009年3月,笔者访谈了一位在深圳为打工者维权的志愿者。通过这次访谈,可以使我们了解到金融危机下新工人的处境。 一、工伤状况 香港出了一本书《手手脚脚》,讲的就是工伤的事情。深圳现在许多工厂添加了新的机器,有红外线设备,能提醒工人防护,但是旧的机器并不具备这样的设备,而是向内地的工厂转移。深圳本地的工伤数字并没有减少,只是受伤的严重程度变小了。很多18-2...

  • 金融风暴以来珠三角工人处境及劳资矛盾走向

    admin張貼於 China Left Review - 3 個月以前

    沈梅,研究者,主要从事沿海新工人状况和社会运动方面的研究和实践 摘要:2008年金融风暴后,深圳打工者生存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厂主找出各种办法辞退工人,工资、福利也被大幅削减。工人的集体行动仍在增长,但执法部门越来越袒护厂主,对工伤评级、工资赔偿等要求的支持越来越少。从2009年夏秋开始,珠三角重新出现工荒,但由于缺失工会组织,工资待遇和劳动条件并未改善。金融危机后,工人阶级意识也明显改变,越来越多打工者认识...

  • 中国国企工人通过什么权利斗争

    admin張貼於 China Left Review - 3 個月以前

    方迪是美国明尼苏达州圣克劳德州立大学社会和人类学系副教授。他是《中国国家社会主义体制转型下的工人民主》(Workers’ Democracy in China’s Transition from State Socialism)一书的作 者也是社会研究学院的明尼苏达州移民劳工研究小组的主持人。联络方迪,请用电子邮箱sephilion@stcloudstate.edu 在社会学文献中,中国国企工人的抗议已经...

  • 从两个案例看城市传统工人

    admin張貼於 China Left Review - 3 個月以前

    裴海德,中国工人研究网编辑,研究者,主要从事中国工人阶级状况及有关理论问题研究。 摘要:从辽阳铁合金厂到通化钢铁集团的案例可以看出,传统工人阶级在改制之初阶级意识较为淡薄,对企业领导和官员存在幻想,基本认同减员增效的宣传;但经过改制冲突以后,开始逐步理解社会主义和毛时代,明白当家作主的具体含义,并打破对市场经济和社会精英的迷信,阶级意识开始形成。传统工人阶级逐步发展成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击退私有化改革的力量,通...

  • 辽阳铁合金厂的改制过程和工人的反腐维权斗争

    admin張貼於 China Left Review - 3 個月以前

    燎原,中国工人研究网编辑,研究者,主要从事国有企业劳工运动研究。 2002年3月,正值北京召开两会期间,辽阳市爆发了大规模工潮。这是一次以铁合金厂工人为核心,有十多家改制工厂参与,上万名工人参加的游行示威活动。工人们肩扛毛泽东画像,高举“罢免龚尚武,解放辽阳市”的标语横幅,要求中央惩治地方贪官污吏、保护国有资产以维护职工基本权利;抗议辽阳市政府一小撮腐败分子包庇企业贪官、合谋私分国有资产和欺骗、压迫工人的种种...

  • 中国资本主义改革与剥夺工人

    admin張貼於 China Left Review - 3 個月以前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政治学、社会学研究者 对于30年市场经济改革是否最终导向资本主义经济秩序的有关争论,焦点经常集中在私企和国企的此消彼长与占国民经济的地位上。当然这些问题都很重要,涉及到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些基本特征。但是有一点很少被关注,就是国企中的雇佣劳动关系。本文分析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城市国企改制,认为随着旧的“工作单位”体制解体、终身制工作被取消,劳动者同生产方式之间的紧密联系已经被切断。这不仅...

  • 回望集体时代的中国农村——反思海外中国研究著作

    admin張貼於 China Left Review - 1 年前

    当改革开放迎来它30周年纪念之际,也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一甲子”之时。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这60年当中,以“集体时代”为标志的前30年,正随着改革开放的滚滚大潮而渐行渐远。30年的时间不长,在历史长河中也就是转瞬即逝的一个片段。然而新中国历史上这一前一后的两个“30年”,在当今的社会主流中却正在被塑造为长度有明显反差的两个时段:一个被人为地缩短(压缩),一个被人为地拉长(放大)。对这两个“30年”实行“差别待遇...

  • 蜀中建公社?——由《红土地》引发的思考

    admin張貼於 China Left Review - 1 年前

    猢狲子是独立撰稿人。详细介绍请见此链接。 从上个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实行的“人民公社”制度曾使中国的农村和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斯蒂芬•恩迪卡特(Stephen Endicott)所著的《红土地:一个四川村庄中的革命》(Red Earth: Revolution in a Sichuan Village)则是为数不多的用有趣的笔触对此制度进行详细记录和描写的一本村庄研究。因此,这本书为研究中国现...

  • A Commune in Sichuan? Reflections on Endicott’s Red Earth

    admin張貼於 China Left Review - 1 年前

    Husunzi is an independent writer. More information here. Stephen Endicott’s Red Earth: Revolution in a Sichuan Village (New York: New Amsterdam Books, 1991) is one of the few enjoyable village studies that...

  • 中国土地制度向何处去

    admin張貼於 China Left Review - 1 年前

    贺雪峰,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版《新乡土中国》、《乡村治理的社会基础》、《乡村研究的国情意识》、《乡村的前途》、《什么农村,什么问题》、《村治模式:若干案例研究》等著作。长期从事农村调查和乡村建设实验。本文为贺雪峰新著《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向何处去》一书导论部分的主要内容。该书将于2010年上半年正式出版。 为什么我国的农民问题那么难解决?三农的问题那么复杂?政策每年都在出,而...

  • 理解、尊重、平等、信任——展望未来的中朝和中韩关系

    admin張貼於 China Left Review - 1 年前

    熊蕾,新华社中国特稿社副社长,高级编辑。中国人权研究会常务理事,首都女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会长。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获硕士学位。1988年度美国东西方中心杰斐逊学者。长期从事中国问题对外报道,在美国、英国、法国、印度、菲律宾、泰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报刊杂志发表中国政治、文化、妇女、儿童、教育、科学、宗教、民族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英文专题报道数百篇。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问题的对外报道、西方国家...

  • 现代性与私人生活——读《私人生活的变革》

    admin張貼於 China Left Review - 1 年前

    陈柏峰,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博士(2008)。现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法律社会学和乡村治理研究。已在《社会学研究》、《中外法学》、《开放时代》等法学和社会学的杂志发表论文、书评和调研报告30多篇,出版有著作《农民生活及其价值世界》(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 阎云翔在其著作中以自己在下岬村7年农民的亲身体验和持续15年的田野调查经验,以参与者和旁观者的双重身份,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当...

  • 理论的“背叛”与作为装饰的经验——《私人生活的变革》与中国乡村想象

    admin張貼於 China Left Review - 1 年前

    谭同学,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博士(2007), 在中山大学人类学系任教,主要研究方向是社会人类学与乡村社会研究,政治人类学,和农村社会学。他的主要著作有《桥村有道—-转型乡村的道德、权力与社会结构》,三联书店即出; 《楚镇的站所—-乡镇机构生长的政治生态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当代中国乡村社会结合中的工具性圈层格局—-基于桥村田野经验的分析”(《开放时代》2009年第8期);”类型比较...

  • 在一个故事后面有三个不同的作者——对《林村的故事》一书的简短评论

    admin張貼於 China Left Review - 1 年前

    笔者出生于职业农民,对传统农业和农村社会很熟悉,在读完黄教授《林村的故事》(《林村的故事——1949年后的中国农村变革》黄树民著;素兰,纳日碧力戈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以下所引该书只注明页码)之后,很容易从中识别出三个不同的作者:第一个作者是书中的主人公叶文德书记,他提供了故事的基本情节和内容,这个作者是“公开”的。此外还有两个“隐藏”的作者,限制了叶书记讲什么故事以及如何讲述他的故事...

  • 评韩东屏:《不为人知的文化大革命:教育改革及其对中国农村发展的影响》

    admin張貼於 China Left Review - 1 年前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著有Rise of the Red Engineers: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and the Origins of China’s New Class, 斯坦福大学出版社, 2009。 关于毛泽东时期农村发展问题的书目当中韩东屏的作品尤其突出,这有两个原因:第一, 韩东屏在一个村庄长大,在1978年他去上大学之前,在一家村庄机械工厂工作了很多年...

  • 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革命内部的革命—1966-1982》

    admin張貼於 China Left Review - 1 年前

    高默波教授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大学从事中国研究,兼该校孔子学院的院长,著有Gao Village: Rural Life in Modern China以及 The Battle of China’s Past: Mao and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此书评是根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翻译的中文而做的。我本想在书评中把英文版本跟中文翻译本对照一下,但是因为时间安排不上就算了。这是剑桥中国...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