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9日 星期三

宝贝回家之路

 来源:《亲历者赞》作者:郭丰文

秦艳友,男,1963年出生,吉林省白山市人,民革党员。

1985年7月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物理系,现任通化师范学院网络信息中心主任,教授。宝贝回家寻子网创始人、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副理事长,曾先后荣获中国网络媒体首届感动中国人物、2009年度感动吉林十大人物、第二届吉林省道德模范、吉林省劳动模范、吉林省十佳民革党员等荣誉称号。

张宝艳,女,1962年出生,吉林省通化市人,民革党员。

宝贝回家寻子网创始人、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理事长,中央电视台《等着我》栏目特邀点评嘉宾、公益大使。2014年12月10日,获网易“最有态度公益人物”奖。2009年获中国十大法治人物、2010年中国十年法治人物、2009年度感动吉林十大人物、第二届吉林省道德模范、2011年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等荣誉称号。2016年3月15日,张宝艳、秦艳友当选“感动中国”2015年度十大人物。

 

在人们的家庭生活中,孩子,是爱情的结晶,是婚姻的纽带。一个孩子的出生和健康成长,总是带给人们和他们的家庭无限的快乐和希望。但是,在我国社会进入转型期的今天,由于种种原因,儿童失踪、被拐卖的事情时有发生,这不仅给这些孩子的父母和亲人带来刻骨的伤痛,也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2015年9月,国家民政部解救被拐儿童网站上线,为失踪孩子的家庭带来了希望。其实,早在2007年,在吉林省通化市,一个叫作“宝贝回家寻子网”的网站就已经注册成立了。截止到2015年12月,通过这个网站,1340余个丢失孩子的家庭得以团聚。由此,“宝贝回家寻子网”和它的创始人——同为民革党员的秦艳友、张宝艳夫妇也逐渐广为人知。

2007年,秦艳友与爱人张宝艳自费创办了一个免费帮助寻找被拐、走失及流浪乞讨儿童的公益网站“宝贝回家寻子网”,并在通化市民政局注册了国内第一个反拐民间组织——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目前,“宝贝回家”已经在全国拥有注册志愿者17万余人,其中比较活跃的志愿者也有3万多人。

经过8年的努力,“宝贝回家寻子网”已发展成为国内资料最全、功能最多、寻人效率最高、社会关注度最广的民间公益寻人网站。

亲身感受促成“宝贝回家”

天下最悲惨的事情,莫过于骨肉分离;天下最长的路,莫过于被拐儿童的回家之路。当你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享受着爱的天伦,在宝贝回家网站,却时常有数以万计的被拐走孩子的父母,终日以泪洗面,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此前,这些家长数十载奔波在寻子路上,不抛弃,不放弃,许多家庭为了寻找孩子倾家荡产,很多家长抑郁成疾,抱恨而终。有了“宝贝回家”,他们也有了希望。

秦艳友说:“当初建立这个寻子网站,应该从1992年发生的两件事说起。先是我和我爱人看了一篇报告文学,名字叫《超越谋杀的罪恶》,作品描写的就是被拐儿童现象,形容孩子被拐,不是谋杀,却胜似谋杀,所以叫超越谋杀。这是因为,一旦孩子被拐,毁掉的不只是一个孩子,而是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家族。作品给我俩留下了极深的印象,那一段时间我们天天议论作品的内容。”

阅读这篇文学作品,让秦艳友夫妇开始特别关注儿童被拐问题,但还是觉得这样的事情离自己很遥远。可是就在大约两个多月之后,秦艳友说,他们自己的儿子走失了。“当时孩子四岁多。那一天,孩子跟着姥姥逛商场,一转眼,孩子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不见了!姥姥立刻打电话告诉我爱人,说孩子丢了。那一刻,报告文学里所描写的种种可怕的场景,立刻栩栩如生地浮现在眼前!”张宝艳说,“当时如果孩子真丢了,我就没法活了。”

幸运的是,孩子凭借记忆自己走回了家。这件事虽有惊无险,却让秦艳友、张宝艳一家人真真切切地体验了一次丢失孩子的那种撕心裂肺、痛不欲生的感受。从那以后,秦艳友就经常做噩梦,梦见自己的儿子丢了,苦苦寻找却没有结果,经常哭着从梦中醒来。

因为经常想着这样的事情,秦艳友和张宝艳夫妇激发出了创作灵感。他俩从年轻时起就是文学爱好者,也颇有文学才华,这次他们构思创作了一部30集电视剧本,叫《路有多长》,剧本描写的是一个被拐儿童的家长建立网站寻子的故事。故事主人公是一名计算机教师,其实原型就是秦艳友自己。故事中的他自从孩子被拐后,到处寻找孩子,遇到了许多跟他同样命运的寻子家长,他便把这些寻子家长联合起来,建立了一个寻子联盟。后来他又建了一个网站,在寻找自己孩子的同时,也帮助了许多的家庭找到了孩子。剧本写完之后,曾联系了几家影视公司,他们也有意投拍,但一直没有拍成。

但是,电视剧本中建网站寻子的思路并没有“浪费”。秦艳友和张宝艳想到,通常家长一旦丢了孩子,往往会极度慌张,漫无目的地寻找,这样找到孩子的概率并不高,何不真的按照剧本里模式,在现实生活中建立一个网站?

说干就干。为了文学创作的真实感,他们对创办寻子网站的思路和做法作出了十分深入的研究探讨,这些研究成果都派上了用场。张宝艳设计了网站的样式与功能,秦艳友邀请通化师范学院网络信息中心的几位老师,参与到这个网站的开发及管理当中。他们也是“宝贝回家”网站的第一批志愿者,并且始终是“宝贝回家”这个团队的骨干力量。2007年4月30日,由秦艳友、张宝艳自费创办的“宝贝回家寻子网”(简称“宝贝回家”)正式上线,秦艳友兼职为网站提供技术支持,张宝艳则辞去工作,全身心投入到了网站的管理工作之中。

网站开办初期,有些人不太相信他们,甚至有的寻子家长把他们当成了骗子。有的人认为,当今市场经济社会,哪有人会不图回报、免费帮他们找孩子?深圳有个叫莫金昌的孩子失踪,秦艳友、张宝艳了解到信息后,连续几天给其家长打电话,这位莫家长始终怀有戒心。张宝艳找当地的其他寻子家长,请他跑到莫家长家里去说服他,才到网站做了寻子登记。结果,大约3个月之后,秦艳友、张宝艳在网上看到河南省警方解救的一个被拐孩子很像莫金昌,便通知了莫金昌的叔叔。叔叔上网辨认后说不是莫金昌,张宝艳就恳求他再仔细看一下,叔叔说我自己的侄子还能不认识吗?叔叔下线后秦艳友夫妇还是不甘心,便又打电话让莫金昌的爸爸再来辨认,爸爸一看到孩子的照片后马上就哭了,这就是他苦苦寻找了3个月的儿子。如果不是他们夫妇的再三坚持,可能这个孩子就永远无缘与家人团聚了。这个当时被拐时只有15个月大的孩子如今已经读小学了。

谈及网站创办初期的艰辛,秦艳友教授的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容。“在网站运行的前两年,我拒绝了所有好心人和爱心企业的赞助。你想啊,如果我接受了别人的赞助,并且经常能够帮助别人找到孩子,捐助的人会很满意,可万一把人家的钱花完了,一件好事没做成,就会影响宝贝回家的信誉。当时确实很难,但是我们既然决定做,再困难也要坚持下去。”

“宝贝回家”也是一项公益事业模式的试验,它考验着秦艳友、张宝艳的耐心和定力,考验着他们参与公益事业的诚意和决心。张宝艳、秦艳友的坚持和不懈努力,终于赢得了网络世界的信誉。现在,网站登记的信息累计已经超过4万条,这里的每一条信息都承载着求助者的信任、希望和嘱托,也体现者张宝艳、秦艳友和“宝贝回家”所有志愿者的真诚承诺和坚定信念。

同时,事业的发展也不得不求助于社会各方面。“后来‘宝贝回家’的影响越来越大,救助的范围也越来越广,特别是那些因病因残乞讨的孩子,有时一个人的医疗费都要几十万元,有时我们找到了被拐的孩子,当我们送孩子回家的时候,却发现这些家庭已经是一贫如洗了,孩子回去就面临着生活艰难、失学等可能,有的被拐儿童生了重病以后,买主就把可怜的孩子扔在医院一走了之,靠我们个人的力量很多事情无法再做了。”

从2008年年底,网站开始逐步接受社会的捐赠,捐赠收入与支出都在网上公示。网站每年也请会计事务所对网站人员开支和所有账目进行审计,做到一切公开透明,以保证“宝贝回家”的公信力。截止到2015年11月底,“宝贝回家”为20多个因病因残乞讨儿童提供了医疗救助,并为他们筹集医疗费80余万元,同时还通过不同的渠道安置了10多名无家可归的流浪乞讨儿童。几年来,网站规模不断壮大,包括张宝艳在内,专职工作人员已有9人,其中5人是政府提供的公益岗位,享受一定的政府补贴。

秦艳友说:“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社会是一个大家庭,我们关注公益,也是为了自己。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生命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的社会也是生命共同体。就像是一条大船,如果船沉了,大家都会没命。看到船上有漏洞我们就应当去修补,而不能装作没看见。”张宝艳、秦艳友的这份诚心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更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特别是广大志愿者的投入和支持。

志愿者网络法力无边

张宝艳告诉我们:“其实宝贝回家只不过是我们搭建的一个平台,更多的工作都是志愿者做的。这些志愿者从早到晚,牺牲了个人的时间精力,常常还要自己费钱费力。有这些志愿者的参与,才有宝贝回家之路。”张宝艳每天一打开电脑自动登录QQ,映入眼帘的是密密麻麻的工作群和讨论组的人头闪动。在“宝贝回家”,类似的工作群和讨论组就有200多个。许多孩子就是在这些对话窗口的闪动之间找到了回家的路。

“宝贝回家”目前有志愿者17万多人,遍布全国各地。志愿者是寻找孩子的主要参与者,他们以“宝贝回家”为平台,实行线上线下联动,运用科学、高效的方法开展寻亲工作。

“宝贝回家”的寻子方式是:首先,丢失孩子的家长要在“宝贝回家”网站登记信息,网站工作人员对信息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把信息发放到各个工作群,这是分配任务环节。工作群领取任务之后,指定群内志愿者跟进。届时,志愿者会在线上对家长进行一对一介入,帮助他们充实、完善寻亲资料,并撰写寻亲帖子,发到论坛,同时把帖子转到各个地区群。地区群的志愿者一边对寻亲信息进行广泛传播,一边参与分析、对比,确定寻找孩子的大致区域。划定区域后,再找当地的志愿者协助,做实地排查走访工作,完成线下的寻找任务。

寻找丢失的孩子是个复杂、艰难的过程。被拐儿童的年龄、失踪时间、身体特征、家人姓名、相关照片、视频等信息都至关重要,这些都有助于缩小寻找范围、确定寻找区域。此外,“宝贝回家”还运用到了人脸识别系统、催眠恢复记忆、DNA鉴定等先进技术,以促进寻亲工作有效开展。

有一个丢了孩子的妈妈叫龙和芝,在四川遂宁的一家诊所里打工。2010年7月16日,龙和芝把3岁的儿子彭浩带到诊所去玩,下午5点多钟时发现儿子不见了。案发时,遂宁正下着大雨,龙和芝夫妇像疯了一样,到处去找孩子找了一个晚上。

第二天一大早,他们打印了几千份寻人启事,到处张贴。3天过去了,孩子仍然杳无音信。就在龙和芝夫妇悲痛欲绝、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位朋友帮助他们在宝贝回家寻子网站给小彭浩做了登记。登记后的第二天,就有志愿者打来电话说:“龙大姐,你放心,我们会帮你留意的。”

龙和芝并不知道,她在四川遂宁登记寻子的那一刻,远在数千公里之外的吉林通化,宝贝回家寻子网的工作人员已经开始积极地帮她收帖转帖,信息发布到了遍布全国的2万多名志愿者手中,他们又将龙和芝寻子的信息发到了全国各大网站相关的论坛中。

8月4日,小彭浩丢失24天之后,宁夏银川志愿者云晴发来信息称在新疆看到了关于小彭浩的信息……四川遂宁、吉林通化、新疆乌鲁木齐,三个遥远的地方因为一个孩子,因为爱心联系到了一起。在喜忧参半的等待中,“宝贝回家”志愿者给龙和芝夫妇发来了孩子的照片。

龙和芝看到照片之后,立刻激动地说:“找到了!我的小孩终于找到了!”8月6日,在“宝贝回家”志愿者的协助之下,新疆和四川两地警方将被拐儿童彭浩解救回家。

志愿者分布在全国各地,志愿者网络像一张天罗地网,他们拥有无穷无尽的力量。他们的力量来自于人多势众,更来自于他们的爱、他们的无私奉献。通过宝贝回家网站,秦艳友、张宝艳的爱像一粒星火,点燃志愿者之网,爱就形成了燎原之势。

爱心觅得寻亲密码

宝贝回家的志愿者人员多、分布广,力量确实很强大,但每一个宝贝能够回家,却是秦艳友、张宝艳和每一个志愿者付出极大的细心、耐心、爱心的结果,其中的热情和付出,是亲历者以外的人难以想象的。

秦艳友、张宝艳告诉我们,每个寻家孩子都应该有一份“寻亲密码”,志愿者必须像侦探一样,善于发现其中的蛛丝马迹。过去有一句话叫作“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宝贝回家的每个志愿者的眼睛真的是雪亮的。他们以别人很难想象的细心、耐心去研究资料,从每一个微小的细节中打开寻亲密码、找到线索。

网站登记有个黑龙江省走失31年的找家的孩子。当时那个孩子走失时才6岁,他记得自己的名字叫尹军校,当时秦艳友、张宝艳动用了很多资源都没有找到。有一天,张宝艳突然想到,东北人“任”与“尹”读音常常混淆,会不会他叫“任军校”而不是“尹军校”呢?他们马上把这个信息反馈给警方,果然,警方就在黑龙江找到了孩子的亲人。

还有一个被拐的孩子,他记得自己是云南或四川人,秦艳友和张宝艳一直把寻亲方向定在西南几省,找寻了好久好久也没有进展,但当QQ群里有个志愿者看到资料上说这个孩子说他小时候说话爱说“可贝儿”这么个细节时,这个志愿者马上留言说:“可贝儿”是河北的方言。其他志愿者立刻把寻亲方向转向河北,果然在河北省找到了孩子的亲人。

有个寻家的孩子,志愿者在与他聊天中,得知他小时非常顽皮,经常把家里的纱窗剪碎,志愿者马上就把这个细节反馈到工作群里。很快就有一个志愿者回应说:“我联系的那个家长也说过,他家的孩子特别顽皮,小时把邻居家的纱窗都给剪了,为此他把孩子打了一顿。”这样,一个剪纱窗的细节就让志愿者发现了两份资料的众多相似之处,经过对比,这个孩子正是要找的孩子。

松原市的志愿者小梅在网站发现一个找家的孩子,说他可能是湖南冷水江的,小梅马上就打开网站对比所有冷水江丢失的孩子的资料,当时发现一个资料,丢失的年份与这个孩子很相似,但丢的是个女孩,而找家的这个孩子是个男孩,小梅就想,会不会是家长粗心,把男孩错登记成女孩呢,她就打电话找家长核实,家长说我们家丢的就是女孩,但我们家的女孩其实本来不该丢,当时我们让她去给妈妈送油,她手里拎个油桶,结果我们大人弄误会了,没去车站接她。手里拎个油桶?小梅凭她对网站众多寻亲资料的熟悉,马上就想到有个寻家的女孩说她走失时手里还拎个油桶,小梅马上把资料调出来进行对比,果然这个孩子就是冷水江家长寻找了29年的孩子。

还有个被拐的孩子记得自己叫张明辉,在网站的资料中实在找不到与他相似的资料,他的寻家工作就搁置起来,有一天,志愿者看到群里发的一个图片,一个孩子指着天上的飞机喊:“灰呀,灰呀,灰过来了,灰过去了。”志愿者突然心里一动,是不是孩子太小,把“辉”与“飞”的音弄串了,志愿者马上输入张明飞,一个陕西家长寻亲的资料被搜索出来,经过警方DNA鉴定,这个找家的张明辉就是陕西被拐的孩子张明飞。

还有个经典的案例,如果不是志愿者的坚持,这个孩子也同样不会回家。这个孩子叫魏小宝,他的寻亲资料登记以后,志愿者从各方面分析都认为他应该是贵州的孩子,终于志愿者在贵州的寻亲资料中查找一份与他相似的寻亲信息,但是,家长找的孩子的年纪与小宝却相差8岁,当时大家就想,会不会登记错了,这个家长的家乡非常偏僻,还没有电话,志愿者就坐了几个小时的车去他家核实情况,到了他们家以后,家长激动得不得了,再三感谢志愿者帮他们找到了孩子,志愿者当时就说:“你们太粗心了,怎么会把孩子的年纪登记错了。”但家长一句话给志愿者说得惊呆了。家长说:“我在你们网站登记的是老大,你们给我找回来的是我们家被拐的老三。”原来,这个家庭丢了两个孩子,志愿者歪打正着,把他家另一个被拐的孩子找了回来。

有个寻家的孩子说他家的那个村子叫滴水村,志愿者在网上怎么也找不到滴水村的这个村名,志愿者就把全国所有的村名都搜索出来,一个一个的对比,后来发现有个“跌水村”与“滴水村”相似,于是志愿者就把电话打到跌水村,问他们村里是不是被拐过一个小男孩,那里的村支书非常激动,马上就通知了小男孩的亲人,这个寻家的孩子也幸运地回到了亲人的身边。

2007年,深圳的一个叫彭文乐的孩子被拐,短短的几年时间,彭文乐的爸爸就几乎走遍了全国寻找他的爱子,志愿者及广大网友也积极地转发他的寻子信息,后来有个大学生在微博上看到网友转发的寻找彭文乐的信息,又根据这个信息进入了宝贝回家网站的论坛,认真地看了论坛中彭文乐爸爸彭高峰写的寻子日记。这个学生被彭高峰的这种深深的父爱打动了。他在寒假去亲属家探亲时见过彭文乐,而且还给彭文乐拍过照片,记得那天正好是2011年大年三十的晚上,彭高峰在网上传了一张孩子的照片,让网站帮助鉴定照片的真假。秦艳友和张宝艳马上打电话,通知网站的几个比较专业的志愿者,上线对照片进行鉴定。通过鉴定,大家一致认为这个照片是真的,没有技术处理的痕迹。于是让家长马上去警方报警,警方很快与他赶到江苏,把被拐的彭文乐解救回来。这次解救活动也引发了2011年著名的微博打拐风暴。宝贝回家寻子网在2011年又陆续利用微博找到了两个被拐的孩子。

长沙4岁的李辰飞,是2009年11月4日在家中睡觉时被两个人贩子偷走的。人贩子给孩子服用了大量的安眠药后带到星沙镇上住旅店,人贩子告诉服务员出去打个电话,帮助给照看一会儿孩子,服务员看到孩子始终昏睡,又不像有病的样子,便提高了警惕,偷偷地把孩子放到了另一个房间里。当两个人贩子回来后,服务员告诉他们孩子醒后自己跑了,两个人贩子便匆匆离开了旅馆。服务员马上打110报警,警察来后,因孩子说不清自己的家庭住址,便把孩子送到了长沙市福利院,这个警察正好在央视上看到“宝贝回家”的报道,就马上把孩子的情况登记在宝贝回家网站。4天后,孩子的爸爸在香港的一个同学知道后,也把孩子的情况发到宝贝回家网站上,登记的时候,已经是半夜十一点半了。宝贝回家志愿者马上对孩子的情况进行了对比,一个小时后,也就是十二点半,志愿者发现,李辰飞的照片与星沙警方解救的孩子很像,于是就联系家长让家长确认,但家长当时根本就不相信宝贝回家网站,认为警方动用了大量的警力都没找到,怎么可能在他们发出求助一个小时内,宝贝回家网站就帮助他们找到了孩子?家长一直把他们当成了骗子,秦艳友和张宝艳就又与家长在香港的同学取得联系,让他再与家长沟通,这时家长才肯到宝贝回家的网站看照片。这时候,家长已经四天五夜没睡了,当他看到宝贝回家网站提供的照片后马上认出了这个孩子就是他要找的儿子,家长连夜赶到星沙去接回了自己的孩子。

在宝贝回家,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正是由于互联网、志愿者和警方的良性互动,团圆梦才得以实现。

建言助力法制保障

2009年,秦艳友和张宝艳共同撰写了《加大打击拐卖儿童犯罪力度,强制救助街头流浪乞讨儿童的建议》,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持续5年的公安部第五次全国打拐专项行动由此启动。

根据他们的建议,公安部门把儿童失踪24小时立案的规定修改为立即立为刑事案件侦查,并协调各个警种启动快速寻人机制,在全国收到了良好效果。

根据他们的建议,公安部建立了全国联网的打拐DNA数据库,免费为失踪儿童家长与被拐寻家的孩子采集DNA,并把采集到的信息收入到数据库,一一进行对比。

同时,公安部打拐办与“宝贝回家”建立了长期打拐合作机制,要求全国各省市公安机关派专职打拐联络员进驻“宝贝回家”。目前全国已有260多名打拐警察加入了“宝贝回家”打拐工作QQ群。

“宝贝回家”还开通了线索举报热线,将收集到的拐卖举报线索转给公安机关查办,多名被拐儿童被解救,百余名人贩子落入法网。

“宝贝回家”也得到了民革吉林省委会的大力支持。多年来,民革吉林省委会积极探索参政议政与社会服务相结合,深入挖掘社会服务工作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经过系统分析、论证提出对策和建议,是近年来民革吉林省委会参政议政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宝贝回家寻子网成为民革吉林省委会社会服务工作和参政议政工作相结合的一个品牌。依托这个品牌,民革吉林省委会和秦艳友、张宝艳夫妇就拐卖儿童犯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挖掘拐卖儿童犯罪背后的政治、经济、社会根源,并通过提案、议案、社情民意信息等形式反映给各级有关部门,取得一系列调研成果,为遏制拐卖儿童犯罪,维护儿童合法权益作出了积极贡献。

拐卖儿童犯罪为何屡禁不止?哪些措施亟须建立,但尚未引起有关部门足够重视?在儿童权益保护方面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民革吉林省委会与宝贝回家寻子网合作,决定就“加大打击拐卖儿童犯罪力度,保护儿童合法权益”问题再次展开深入调研。

民革吉林省委会主委张伯军就调研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在深入挖掘已有调研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实际,掌握实情,提出更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调研工作得到宝贝回家寻子网、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的大力支持。调研组由全国人大代表、民革吉林省委会专职副主委郭乃硕带队,多次深入到宝贝回家寻子网蹲点调研。他们和秦艳友、张宝艳夫妇认真剖析每一个典型案例,并与志愿者、被拐儿童家长及被拐儿童座谈交流,了解他们的诉求,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调研组还走访了基层社区、派出所、妇联、城管等多个部门,了解这些部门在发现和打击拐卖儿童犯罪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调研组了解到,目前我国拐卖儿童犯罪虽有所收敛、但仍未从根本上得到遏制。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法律存在漏洞,收买被拐儿童几乎没有违法成本,造成买方市场需求旺盛;二是公安部门与其他部门间缺乏联动协调机制,尚未形成打拐合力;三是失踪人口信息管理混乱,尚未建立全国统一的失踪人口信息平台;四是现有收养制度存在缺陷,助长了民间相对廉价的贩卖行为;五是国家监护制度缺失,一些面临生活和生存困境的儿童无法及时得到政府和社会的救助;六是整个社会保护儿童意识淡薄,尚未形成严密的保护体系。

针对这些问题,秦艳友、张宝艳夫妇和调研组多次进行集中研讨,召开各个层面的座谈会,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如在吉林大学法学院召开座谈会,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召集民革党员律师座谈会,听取民革党内法律工作者的意见;召开参政议政咨询专家论证会,对建议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和论证。并先后赴四川、贵州、云南、河北、山东等地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和巡讲。

经过集思广益,形成了《加大打击拐卖儿童犯罪力度,保护儿童合法权益的建议》。提出的建议包括:一是尽快修改有关法律法规,“买卖同罪”,“买方担刑责”,坚决打击买方市场;二是尽快建立“政府主导、公安主抓、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联动协调机制,设立打拐基金,为举报拐卖犯罪者提供奖励,为被拐儿童提供救助,弥补公安机关办案经费之不足;三是建立全国性失踪人口信息平台和被解救儿童查询、登记、对比制度,进一步完善全国联网的打拐DNA数据库;四是修改现行《收养法》,杜绝以收养名义收买被拐儿童;五是建立全国性流浪儿童救助体系,从源头防控拐卖儿童犯罪;六是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全社会的防范意识;七是建立未成年人国家监护制度,为保护儿童权益树立最后一道“保护伞”。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万鄂湘对宝贝回家寻子网给予高度关注。2014年8月,万鄂湘主席赴吉林省调研志愿服务工作,专门听取了秦艳友关于“宝贝回家”的情况汇报,并就志愿服务与参政议政相结合、在志愿服务活动中深入挖掘参政议政议题提出了要求。在调研材料的形成过程中,万鄂湘主席也做出具体指示。2015年8月,万鄂湘主席来到吉林,再次接见了秦艳友、张宝艳夫妇,希望把“宝贝回家”建成民革全党的品牌。2015年8月,民革吉林省委会号召全省民革党员自愿成为“宝贝回家”志愿者,民革吉林省委会还在四川成都、云南昆明、贵州贵阳、山东济南、河北石家庄五地举行“宝贝回家”志愿者招募宣讲活动,进一步扩大了“宝贝回家”的影响。2016年1月,民革中央发出了《号召全国民革党员自愿申请成为“宝贝回家”志愿者的通知》,号召全体民革党员加入“宝贝回家”志愿者的行列,发挥民革优势,贡献一份力量,让更多孩子回家,让更多亲人团聚。

在2015年8月下旬举行的全国人大十二届十六次常委会上,万鄂湘主席就民革吉林省委会建议中提出的修改相关法律法规问题作了重要阐述。由于民革组织的建议,2015年8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刑法》修正案,将刑法第241条“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按照被买妇女的意愿,不阻碍其返回原居住地的,对被买儿童没有虐待行为,不阻碍对其进行解救的,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中的最后一句话修订为“可以从轻处罚”,这就使买卖儿童的双方都将受到刑事处罚。加大对买卖儿童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就是强化对儿童合法权益的保障。

让爱连接爱,愿天下无拐

时至今日,宝贝回家的每一个成功案例,背后都有一个辛酸的寻亲故事,每一次的成功,获得的不仅仅是亲人们团圆的喜悦,更有无数深深的感动,许多受益家庭纷纷自愿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从一个受助者的身份转变为助人者。这让秦艳友夫妇感到十分欣慰,因为他们用自己的力量改变了一个人的生活,改变了一个人的观念,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更让人欣慰的是可能有更多的人会通过他们最初的善举而受益。

吉林松原人小梅是“宝贝回家”众多志愿者之一,她直接参与并成功的案例已有100多个,一些间接指导的案例已经无法统计。她的成功案例看似偶然,其实却恰恰是她用心做事的必然结果。2011年,她被“品牌中国”(高端论坛)评为优秀志愿者,而全国仅有两位志愿者获此殊荣。另一位也是宝贝回家志愿者,网名叫“红黄凤凰”,本名贾海涛,2009年加入“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成为一名志愿者。截止到2015年12月,他个人参与并帮助成功寻亲的案例已经有50例。在2010年中国慈善教育基金会宝贝回家慈善基金启动仪式上,他代表全国两万多名志愿者发言。正是这些志愿者的不懈努力,用他们的智慧搭起了宝贝回家的桥梁,用他们的执着成就了一个个团圆的梦想,用他们的无私护送一个个孩子回到了温暖的家。

由著名主持人倪萍主持的央视大型公益寻人栏目《等着我》,自2014年开播以来深受观众喜爱,张宝艳作为特邀点评嘉宾、公益大使,每期节目都会和大家见面;陶红主演的电视剧《宝贝儿回家》、黄渤主演的电影《亲爱的》、刘德华主演的电影《失孤》等影视作品的素材都源自宝贝回家网站。

“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宝贝回家,路有多长?茫茫暗夜,你们用父母之爱,把灯火点亮。三千个日夜奔忙,一千个家庭团聚。你们连缀起星星点点的爱,织起一张网。网住希望,网住善良。”这是“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张宝艳、秦艳友的颁奖词,也是他们潜心公益、无私奉献的生动写照。

张宝艳、秦艳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获得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称号,我们夫妇二人感到非常荣幸,这是社会各界对‘宝贝回家’这个爱心团队的肯定,是民革组织对我们关心支持的结果。这份荣誉,既是动力,又是责任。打拐路上,携手前行,早日实现天下无拐!民革党员,加油!”

看着张宝艳、秦艳友坚毅的表情和昂扬奋发的精神状态,相信电视机前的所有观众,都会握紧拳头对他们说:“张宝艳、秦艳友,加油!”

沒有留言: